其他负责人解读: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玮炜解读《六安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凯发娱发k8官网
字号:
12月9日上午,《六安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召开,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玮炜出席发布会并作新闻发布。皖西日报、工商导报、安徽商报、六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参加发布会。
发布会上,刘玮炜介绍了六安市“十三五”工业发展主要成就和“十四五”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分析了“十四五”六安市工业发展形势,介绍了“十四五”六安市工业经济工作五大重点任务和十大重点工程,通过聚焦五大主导产业,奋力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为推动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作出工业贡献。
发布会通稿: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给予的关注和支持。《六安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
工业强市战略是市委、市政府强调并坚持多年的发展战略。加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改变我市在全省总量偏下、人均靠后局面的根本所在,是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的首要路径。“十三五”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视察六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高举“绿色振兴、工业强市”大旗,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五年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技改投资增幅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工业总量不大、骨干企业不强等问题依旧存在,和赶超式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于六安而言,未来五年既是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自身比较优势持续彰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应对发达地区截流、周边区域分流双重挤压、扩张总量和转型提升双重挑战的战略考验期。因此,全面总结我市“十三五”工业发展经验和不足,系统谋划“十四五”工业发展思路与目标,明晰重点产业和重点举措,对推动六安工业赶超式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十三五”发展成就、“十四五”发展形势、总体思路与要求、突出五大重点任务、聚焦五大主导产业、实施十大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七大部分。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高举“绿色振兴、工业强市”大旗,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提升、质量持续优化。一是工业经济平稳向好。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7.6%。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超过84%。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达7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6%,分别较2015年提高9.8个、24.0个百分点。三是企业梯队逐步壮大。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34户,产值超亿元企业313户,超10亿元企业18户,实现百亿企业零突破。四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年均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以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性作用进一步凸显。五是创新发展提质增效。2019年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3%,较2015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六是数字经济快速布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六安市5g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建设5g基站1906个,培育“5g 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和“5g 智慧应用”示范企业11个,瀚海新材料5g 工业互联网项目入选全省“5g 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七是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市民营企业超8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075.3亿元,占gdp比重64.4%。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六安工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机遇主要包括: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的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新机遇和自身比较优势持续彰显的新机遇。风险挑战主要体现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工业发展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创新支撑不足、集聚效应不强、要素制约突出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三)总体思路与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空间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高举“绿色振兴、工业强市”旗帜,围绕两个“510”总体思路【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全省前5,总量进入全省前10;聚焦五大主导产业,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坚持创新引领、绿色为纲、制造为基、企业为本、融合共进,实现工业总量新的更大跃升、产业结构新的更大优化、企业梯队新的更大成长、创新能力新的更大提升、融合发展新的更大突破的目标。坚持以合六经济走廊为主轴,以霍邱、霍山、舒城为重要节点的“六”字型空间发展布局,打造以八个省级开发区为主体的工业发展主阵地,形成“一六八”空间布局,推动集聚集约高质量发展。
(四)突出五大重点任务: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区域融合协调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引领“新四化”,夯实制造业基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五)聚焦五大主导产业:实施“3210”产业培育计划,即培育形成3个千亿产业(装备制造、铁基材料、电子信息)、2个五百亿产业(食品健康、新型建材)、10个左右超百亿产业集群(基地),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主导产业新体系。力争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达80%。
(六)实施十大重点工程:
1.创新驱动工程。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双向飞地”模式,积极承接长三角、合肥等地科技创新资源外溢辐射。支持打造科技创新、研发供给、应用、投资孵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格局。
2.园区优化工程。围绕“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源”功能定位,建立完善全市开发区主导产业“1 n x”体系。支持市开发区做大做强。积极争创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实施“标准地”制度和“亩均效益”评价。推动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
3.强链补链工程。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链,推行链长制(群长制、盟长制),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打造霍邱千亿钢城,百亿级核电航空等先进制造基地、光显小镇、新能源汽车集群、电动车产业集群、智能烹饪机器人制造基地、先进光伏制造基地、5g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酒及水饮品产业链、品牌家居制造基地。
4.项目引领工程。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锲而不舍实施“积树造林”和“老树育新干”工程,力争每年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落地开工200个以上,投产100个以上;每年实施技改项目400个以上。
5.主体培育工程。深入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十亿企业成长、规模企业递次纳规”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深入开展“保主体、扶企业、增信心”专项行动。
6.双招双引工程。落实“双招双引”工作要求,围绕我市“5 1”产业,建立市县两级领导同志带头“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各产业链推进组细化制定“双招双引”工作方案。深度剖析产业现状,分产业编制产业招商指南。积极承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科创成果“外溢”,加大多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大力孵化和培育新兴产业。
7.数字赋能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编制“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落实《六安市5g产业发展规划》,实施“5g 工业互联网”引领行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8.质量品牌工程。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到2025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全面建立完善首席质量官分级培训机制。推动工业企业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和工业精品培育提升行动。
9.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广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生产工艺和设备,高起点开展绿色制造。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行动,构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绿色制造体系。
10.服务提质工程。培育专业化市场服务队伍。发挥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职能作用,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集成式、一站式服务。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计划,持续开展企业家培养、民营企业行业排序、分行业分领域“入企诊断”等活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七)保障措施:一是优化发展环境。树立重工强工意识,形成高位推动工作格局,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二是强化机制保障。发挥监测考核“指挥棒”作用,锻造高水平工业干部队伍,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三是加大要素支持。优化投融资支持,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四是落实规划引领。健全规划落实机制,制定行业指导目录,强化规划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构建五大主导产业新体系,大力实施“3210”产业培育计划,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和重点工程,全力推动六安工业赶超式高质量发展,为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作出工业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广大新闻媒体界朋友对六安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宣传支持六安工业经济发展。
谢谢大家!